西藏日报记者 袁海霞 通讯员 索朗次仁 王迎才 图/文
2024年8月的一天,清晨6点的阿里地区札达县曲松乡曲木底村寒风裹挟着雪粒拍打在嘎玛格列的脸上。虽是夏季,但曲木底村昼夜温差大,时不时会突降大雪。嘎玛格列裹紧黑色棉袍,踩着结霜的草甸走向牧场。这是国网西藏电力驻村工作队队员嘎玛格列开启驻村工作的第三个月,他已经能分辨出每户人家的牛羊群。远处传来清脆的铜铃声,牧民们开始了一天的放牧,而嘎玛格列的工作也在这片辽阔的高原上慢慢铺开。
嘎玛格列为曲木底村村民讲解乡村振兴政策。
3年前初入公司时,嘎玛格列就与家人约定:“若工作需要,我必定义无反顾。”自此,这个承诺在他心底埋下种子。当驻村的通知正式下达后,他仅用了三天时间妥善安置家中事务,向年迈的父母解释驻村工作的必要性,安抚未婚妻的情绪,并在父母的见证下,与未婚妻订下白首之约。2024年5月28日,他来到驻村点,站在海拔4000米的草原,当初的承诺具象化了。
初到曲木底村,游牧生活的艰辛超出了嘎玛格列的想象。村民靠天吃饭,牲畜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生计,年轻人都选择外出务工。白天,嘎玛格列在跟着牧民放牧的同时,为他们讲解乡村振兴政策;夜晚,他在村里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在日复一日的走访中,嘎玛格列的记事本上渐渐被各色记号笔画满。他用红色圈出养殖户的担忧、用蓝色记录年轻人对城市的向往、绿色标注重病患者家庭的医疗需求。在一次次解决诉求的过程中,嘎玛格列让村民相信,这个城里来的干部事情干得很漂亮。
曲木底村是典型的纯游牧村,传统放牧方式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嘎玛格列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工作中不断积累的经验,为合作社设计了一套包括建立成员档案、规范股权分配、制定财务等相关制度的现代管理制度。他带着记事本走遍每家每户,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成立合作社的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嘎玛格列争取到了一块位于札达县繁华街道附近的商业用地,规划了写字楼和电商中心,推动成立了曲木底集体商贸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前期各项规划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从商业用地的布局设计到写字楼的建筑风格,从电商中心的运营模式到公司的组织架构,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的论证和优化。嘎玛格列相信,在后续的发展中,曲木底集体商贸有限公司必将为曲木底村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以前,我们只有畜牧业相关产业,收入来源单一,只能靠天吃饭。如今,原有的合作社经营管理变得更加规范,也为我们开辟了另一条新路。”曲木底村村委会主任次仁说道。
驻村工作不仅要助力当地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凝聚人心。嘎玛格列通过“唠家常”“聊聊天”等方式,切实了解群众诉求,悉心听取群众心声,建立了完善的入户信息登记手册。
当得知牧民小索南平措家中有1名一级残疾人需要照顾、家中劳动力不足等情况时,他连夜整理材料,查询相关政策,为小索南平措一家申请了临时救助,同时积极协调县、乡两级为其办理低保户,享受相关待遇。在嘎玛格列驻村期间,共计办理临时救助7次,办理低保户5户。
“嘎玛格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小索南平措的妻子卓玛含泪说。嘎玛格列却摆摆手说:“这是我的责任。”
不仅如此,嘎玛格列还协调乡卫生院开展医疗援助,组织志愿者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药上门。节假日,嘎玛格列自掏腰包购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走访困难家庭,渐渐地,村民把他当成了自家人。
一年的光阴悄然流逝,让嘎玛格列欣慰的是,他用心培养的几名年轻牧民已经能够独当一面,接过了乡村振兴的接力棒。
夜幕降临,嘎玛格列的驻村工作也即将结束,但他依然不敢懈怠,坐在电脑前,他整理着新的发展规划。窗外,星空璀璨,他想起临行前女友的话:“我在拉萨等你,但更为你在阿里驻村感到骄傲。”此刻,他的心中充满温暖与力量,这片土地不仅接纳了他,更让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如今,嘎玛格列已经结束驻村工作,然而,和嘎玛格列一样的电力驻村工作队员的故事仍在续写。
北京实盘配资平台,拾贝赢配资,上网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